浅谈“苦痛文学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读孙频《鲛在水中央》一书有感

《鲛在水中央》是孙频老师20195月出版的新书,全书由三个中篇小说构成,分别是《鲛在水中央》、《天体之诗》和《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通过一次偶然的买书机会,我读到了孙频老师的短篇小说集《疼》,之后也陆陆续续读过了《盐》以及《松林夜宴图》。总体看来,孙频老师的小说自成一体,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她用妖艳的语言描绘黑暗中的寂静,她用破碎的故事讲述万物刍狗的痛苦。那些低落到尘埃的人,那些独自吞咽痛苦的人,都是曾渴望美好的人啊,活在世上,犹如月痕,譬如朝露。

作为转型新作,孙频老师正在打破自己的界限。不同于她以往的女性叙述者的视角,在这本书中她开始尝试以男性主人公的视角,通过或主动参与或客观记录的方式讲述她想向我们诉说的三个故事,三个发生在当今社会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鲛在水中央》讲述了一个杀人逃犯一生的不断自我救赎。工厂转型被迫下岗,下海经商赚钱被骗,合伙杀人四处流亡,十年后重返山中破败工厂,与世隔绝独自生活。他从不会脱下自己的西装,即使在深山之中,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即使是在下山卖菜的时候,也依然穿着破旧的西装打着领带,这是他自我救赎的方式,是他最后仅存的活着的尊严,是他防止自己堕落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甚至还会隔三差五的去被害者家中借古诗词,在深夜对月诵读《江城子》读到泪流满面;越是临近自己的罪恶,越是不经意的揭开多年前的故事,反倒的可以给他一处可以呼吸的间隙;他在深山中埋葬尸体的密湖中潜水,仿佛是从干燥陌生的生活里挤进了一道潮湿的裂缝。破旧的西装是他的自我救赎,唐诗宋词是他的自我救赎,孤苦伶仃的老父亲是他的自我救赎,林中密湖是他的自我救赎,他破败灰暗的一生都是在伪装,之后是不断的自我救赎。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天体之诗》中的主人公通过一次纪录片拍摄,偶然揭示了多年前小镇上一件杀人事件背后的真相。一个叫李小雁的女人被指控杀了老厂长——将他推进了充满硫酸的电解池溶液中,当即化为灰化为烟,没留下一点证据。挖掘这奇异杀人事件的过程中最终发现,这其实不过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自杀事件,而李小雁作为其中的一环也被算计在内,最终是坐了二十年的冤狱。李小雁迟钝、笨拙但是依然认真、努力的在活,她爱美、爱花草、爱写诗、爱生活,得不到爱情她就给自己幻想一个爱情,找不到杀人证据她就给自己编造一个合理的解释,无法挽回离世的母亲她就给自己捏造一个母亲的形象陪伴自己。她是一个多么想要美好的人,她给自己找那么多借口,甚至不惜编造假象欺骗自己,也只不过是希望能够配得上一份美好。

《去往澳大利亚的水手》写了一个失踪了的孩子。孩子的父亲因坐牢而失去联系,他却坚持认为父亲是去了澳大利亚,他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水手,最终他选择一人离家出走,而母亲为了找孩子发了疯。故事的最后“我们”坐在公园里租来的小船上一圈圈在河里转圈,嘴上却说着“沿着这条河一直划下去就可以到澳大利亚了。”故事中一个是失去了父亲的孩子,一个是失去了母亲的“我”,我们彼此间站在灰败的时间里,在盛开妖艳的桃花树下对立而望,一时竟分不清这中间飘荡的桃花瓣还是匆匆走过的岁月。

三个中篇小说,三个惨淡到让人心碎的故事,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各有各自的痛苦,却也都渴望着美好。看完孙频老师的小说,不会感到轻松,只会留下一大滩的苦渍,甚至无从向人诉说自己的感受,张开口却是哑口无声,那份万物刍狗的痛苦,那份绝望深处的救赎需要自己品尝。所以我将这种类型的小说归结为苦痛文学,它让你难受,它把所有的一切都剖开来给你看,它把装着人性丑陋、孤独、所受的折磨统统抖落在你面前,使你无处可逃。因此,我不禁会想:苦痛文学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借助这份痛苦告诉我们些什么?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直接地,启发我们对于生与死矛盾以及苦痛本身的思考。就像加缪曾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也许偶然间你也感受到过生命之中无法抵消的荒谬感,那是对于活着的最大的威胁,就像西西弗斯永远不停歇的向山顶推动巨石一样,当我们清醒的意识到荒谬感的那刻起就是我们开始痛苦的时刻。加缪告诉我们,他相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因为当意识明晰的那刻也是西西弗斯成为自己神的那刻,是他自己在控制他自己,自那之后他便不受任何神灵的束缚,他是自由的。

二、我相信苦痛文学可以帮助我们塑造敏感而通透的灵魂。对于我来说,我不允许自己对这个世界没有一点想法,苦痛文学给我们机会让我们认识到世间万物的脆弱,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所以彼此之间更加要惺惺相惜。

三、苦痛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是一种代表着美的文学。当我们靠近这些代表着美的文学作品时,我们会自然而然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精神享受,我相信我们也会在虚构的故事中得到自己的救赎,不论是以何种方式。

四、苦痛文学会提供给我们一道缝隙,使我们在这干燥的社会之中可以自由呼吸。当美好的东西破碎时便形成了悲剧,而苦痛文学之所以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难受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那些故事里的都是渴求美好的人,却在不同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夭折,渐渐地他们变得畸形,而这种畸形也是我们万千形态中最普遍的一种,过着过着我们就把生活给过烂了。但我们都曾经想要绽放过,即使是现在也依旧想要变得美好,美好是一切的主题。苦痛正是因为我们内心存在渴望。

正如孙频曾经写道:“有时候想,尽管生的每一天都充满不堪的碎片,尽管人怎么都无法改变人性中丑陋的那一面,但当我们向着那些代表精神力量、代表美的文学作品靠近的时候,仍然会沐得一些天际的光辉,仍然会感知到美好与虔诚,谦卑与清醒。”

我想,好的文学作品不论是以何种形式都能够深刻的影响到每一位读者的精神世界,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拥抱。这也是阅读的一种魅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1602  陶璐瑶